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查看: 9234|回复: 0
|
曾平晖:安平商人第一“代言人”
[复制链接]
|
|
他,年逾古稀,却六年如一日地著书立说。2010年12月底,凝聚他六年辛苦结晶的《安海港与安平商人》一书成功出版,这本将近10万字的文史著作,让读者得以系统地认识并了解安平商人这一群体的兴衰史。他就是曾平晖,对安海港与安平商人的系统考究,使他成为为安平商人著书立说的第一人。
■本报记者 胡建志/文 陈巧玲/图
让晋江历史名人“复活”
上世纪70年代,在古镇安海,隐居着一个“古怪”的学者。他不吸烟、不喝酒,不会打麻将,深居简出,过着简朴的生活。每天一早6点多就起床,上午主要是用来写作。到了下午,会进行一些阅读。到了晚上10点钟,是一定要上床睡觉的。这人是曾平晖。这个习惯,他保持了整整40年。
曾平晖嗜书如命是出了名的,即使在生活陷入困境,他也是“小斋容我静,大地任人忙”。从1970年回到安海,曾平晖就再也没有离开这个地方。他以前住的是大杂院,12户人家挤在一块,院子里天天在上演动荡的生活悲喜剧,夫妻间打打闹闹的,邻里吵吵嚷嚷的,酗酒滋事的,什么都有。其实,曾平晖的家也不安宁,上有老,下有小,还有长期卧病在床的爱妻。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他每天早餐只能吃稀饭配豆豉。“不怕你笑话,我当时差点活不下去了……”提及当年的酸楚事,曾老先生难以自抑。
就是在这样难熬的日子里,曾平晖硬是写下《唐代流寓泉州的三位诗人》《李玉和他的洛阳桥》《闽海人文》(100篇)。从王慎中、曾公亮、高惠连,到张瑞图、俞大猷,再到陈清机,曾平晖把这些晋江历史名人从故纸堆里“解救”出来,以文学的视角去研究历史,让他们“复活”起来。正因开创了本地从文学角度研究历史的先河,他被泉州文史界称为“泉州文史三杰”之首。看过他文章的人,很多人会惊叹于其多产优质、题材包罗万象、历史人物刻画得生动活泼。福州的一个大学教授还曾托人带话给曾平晖:“你靠一个人在战斗,并没有一个写作班子,竟能写出这么多这么精彩的文史作品,不得不佩服!”
鲜为人知的是,在1970年之前,曾平晖的人生是充满传奇的,他曾创下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因为爱读书,他成了晋江第一代的大学生;在随后的辗转生涯中,他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第一批教师;随后,他又成为安徽艺术学院中文系与华侨大学中文系的第一任教师;在华侨大学任教期间,他又成为第一个从文学角度切入研究历史人物的学者。
75岁著书立说
年逾古稀的曾平晖,一天,收到挚友、著名剧作家金芝从安徽寄来的《徽商胡雪岩》,深受“刺激”,终于忍不住,清清喉咙宣布有话要说。
“当今,晋商、徽商、浙商,无不名声在外,却未见安平商人有多少动静。要知道,历史上的安平商人并不逊于它们。”曾平晖说,金芝的著作,以徽商为题材,这大大刺激了他那颗敏感的心,决定在有生之年,用笔书写安海港及安平商人的兴衰史,让世人认识安平商人。
2005年,已七十五岁高龄的曾平晖,以一种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劲头,开始写《安海港与安平商人》一书。那时,正是他身体最不好的时候。他得了一场病,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但他坚持看书写字,一天写不到200个字,犯头晕,他就搁笔,躺一会儿,再继续写。“那时很害怕书没写完,人突然就没了。我是很不甘心被淹没300年的安平商人,一直被人们遗忘。”回想当年,曾平晖滋味百般。他告诉记者,古代安平商人,通贾东西洋,买卖南北商,陆海两栖,独领风骚于古代诸多商帮之中;也因此,他不吐不快。
六年磨一剑。几年来,他手写的书稿,堆起来有半墙高。学文出身的曾平晖,以研究福建文史见长,在写作《安海港与安平商人》的时候,他提出了几个新观点:闽南人的海洋文明才是福建的亮点;郑芝龙从荷兰人手里夺回丧失一个多世纪的中国东南海海域的控制权,是当之无愧的“海王”;郑芝龙为中国古代接受西方商业海洋文化第一人。
八十高龄的曾老先生,依然是个闲不住的人。他说,在有生之年,还有个心愿,就是想将《海王郑芝龙》改编为电视剧本。他还说:自己年岁已高,精力有限,很希望看到有人能帮他完成这个愿望,写出一部有关郑芝龙的剧本,然后拍成电视剧。
曾平晖 安海人,195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执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安徽艺术学院、泉州华侨大学,曾任多家出版社编辑,参与编著《晋江文化丛书》,有《文史千字文》《晋江历代山水名胜诗选》《安海港与安平商人》等编著多部。
|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