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admin 发表于 2013-7-27 10:49:25

闽南语段子有关七夕的"血案":卖炮人打卖亭人

闽南语段子有关七夕的"血案":卖炮人打卖亭人
七夕快到了,在这个日子里,闽南民间要“做七娘妈生”,为了求孩童平安而焚送“七娘妈轿”“七娘妈亭”。说起“七娘妈亭”,最近微博上热传一个关于“卖亭”与“卖炮”的闽南语笑话段子。

卖炮人打卖亭人 闽南语谐音引误会

近日,网友“崇武正港兄弟”在微博上发表了这样一个段子:一到七娘生就想起小时候一笑话。话说一卖鞭炮的和一卖七娘妈亭的走到一起叫卖,卖鞭炮的喊“卖炮”,而后面卖七娘妈亭的喊“卖亭”,结果就扭打在一起了!为什么呢?

原来,在闽南语里,“卖炮”就是卖鞭炮的意思,卖“七娘妈亭”的,简称“卖亭”。网友“古城在线-梦幻一生”说,“卖亭”和“不响”的闽南语读音,乍一听差不多, 所以他们俩打起来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哑炮谁会买啊!”

“闽南人才看得懂的笑话。”“强大的闽南语!”“懂闽南语的,乐一乐吧!”段子一出,许多网友加入对童年的回忆和生活中关于闽南语趣味的讨论,有网友调侃“一串鞭炮引发了一段闽南语血案故事!”

网友还举例,在闽南语里还有很多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表述。如,“卖金纸”和“卖桌(在闽南语中与‘不着’谐音,即点不着火)”,“买席”和“举椅仔垫脚”,“卖豆芽的不爽卖莴笋的”等等。

方言音变生段子 闽南语趣味有魅力

华侨大学王建设教授称这个段子让他想起了小时候孩童的一个恶作剧。以前,泉州有一个以沿街叫卖清热草药为生的男子叫“公正”(不知何故,人们好像总叫他“痟(闽南语‘疯’的意思)公正”)。他身边常跟着一群“口孽”的孩子,他刚吆喝完“含草菅”“箬下红”“竹芯”,孩子们会马上接一句“滥糁拖”“呣着侬”“激心”。

王教授解释,“含草菅”、“箬下红”、“竹芯”是清热草药的名字。孩子们说的“滥糁拖”“呣着侬”“激心”则是这些草药相对应的谐音,“滥糁拖”是胡乱拉人的意思;“呣着侬”是“找错了人”;“激心”是“伤心”之意。“整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胡乱拉人拉错了人,很伤心。”

王教授表示,这些段子源自生活,是过去人们在交往、生活中因为谐音音变产生的有趣误会,体现了闽南文化中方言的趣味和魅力。

不过,王教授也指出,谐音笑话段子要自然有趣,卖炮卖亭和卖草药就是两个流传很广的笑话,但像卖金纸和卖桌等就编得不够好。“‘卖桌’闽南语里谐音可能听成不着火,但很少人会上街吆喝卖桌。若是把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现的场景编进段子,太过牵强附会就不可笑了,因为其中少了韵味。”

溪城泗 发表于 2013-7-27 15:52:51

只坐沙发不做板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闽南语段子有关七夕的"血案":卖炮人打卖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