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芒果小子潘径店 发表于 2013-6-25 13:46:48

寻找被遗忘的晋江风物;石敢当--转角处那一抹风景

在晋江近1300年置县历史的城市文化里,掩藏着一种被称为“石敢当”的民俗文化遗存。
  越是古老的街巷,有越多的“石敢当”。漫步在晋江村落的丁字路口,或通衢大道的转角处,经常能见到一方小石碑,上面镌刻“石敢当”三字。2006年5月,在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石敢当习俗名列其中。
  据说,这是一种在我国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统信仰习俗,如今仍旧在晋江民间继续传承着。
  那么,石敢当缘何会成为晋江人的民间信仰?它有着什么样的美丽传说?它与风狮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风物】
  安海最早石敢当
  重达四百多公斤
  近年来,因老城改造拆迁,很多老房子纷纷消失,“石敢当”大多被废弃。在安海,有个叫汪建育的文史爱好者,短短一年抢救了三块石敢当,并把它们存放在安海石井书院。上周,我们在石井书院的廊道见到了这三块风格迥异的石敢当。
  在廊道的花丛中,静静地躺着一块浑身泛黄的石碑,很是惹眼。汪建育告诉记者,这是典型的晋江石敢当,因长期裸露室外,石碑风化较严重,字迹已模糊不清。它有一人高,上阳刻着一石塔,下有狮子头底座,狮子造型独特,大嘴开咧,怒目圆睁。石碑很重,有400多公斤,需要四个工人合力才搬得动。今年5月,广前巷因旧城改造被拆迁,汪建育便找来几个孔武有力的工人,将这块石碑存放在石井书院。据考证,这是安海目前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石敢当,设置于南宋至明代时期。
  另一块石敢当也不同寻常,它由两块长石条拼起来的,上方刻有石塔,下有狮子头底座,是汪建育半年前在安海露竹巷发现的。“这块年代久远,当地老人也不知情,是何朝何代的也无处可考。”汪建育说。
  第三块石敢当,原本坐落在安海高厝围,上方是石塔,中间有个“佛”字,下方刻有“石敢当”字样。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晋江石敢当往往刻“石敢当”三字或“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有的刻有石塔、狮首等浅浮雕,有的则什么装饰也没有。
  汪建育说,晋江的“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石碣,多数用于镇压道路的冲射。按照晋江民俗说法,屋门不能面对道路,否则视为“犯路箭”,不利于安居。所以,凡碰到道路冲射之处,除了不设置门户之外,还在正对道路冲射的方向竖立“石敢当”石碑。
  据不完全统计,晋江目前保留在街头的石敢当不下百处。在晋江人、福建省档案局研究员陈咏民看来,安海自古就拥有“九围”、“十八埔”、“二十四境”、“三十六巷”,对巷石刻最多的,是在新拱北境和海乾街一带,从前几乎每拐一个小巷就可见到一方完好的“石敢当”。如今,很多石敢当都没有得到保护,而在屋墙的翻建中慢慢地消失。
  “八卦”石敢当
  历经百年沧桑
  门前屋后,抑或路巷岔口,立一方二尺高的石碑,上面镌刻“石敢当”三个字,这是最为常见最为普通的石敢当。不过,记者在深沪街巷内发现的几处石敢当,都绘有八卦图案。这又是怎么回事?
  在深沪璧山社区翁信忍祖厝的墙壁上,镶有一块小石碑,上方刻有八卦图案,下方写有“石敢当”三字。这块保存完好的石敢当,采用阴刻的方式,字迹拙朴,昭示了古镇的沧桑岁月,呵护这户人家走过了上百年的风雨历程。
  今年58岁的翁惠蓉老人告诉记者,翁信忍是她娘家的祖先,以前是跑船的,生意做得大,房子也盖得很阔气,她的童年就是在这间老房子度过的。在她的记忆中,有这座房子起,就有这块镶在墙壁上的石敢当,至少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无独有偶。金井镇围头街尚存有一块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立的石敢当石碑,是乡族扶战命立,用来维护聚落的吉安。该碑碑首也刻着八卦图案,额刻“石敢当”,其铭文曰:“本乡之中有大路,其直入矢,由来久矣,是年也,叨蒙祖帅爷降乱,命立石碑,则人众和睦,闾里有盘石之固焉。”这里所反映出来的立石的宗教色彩十分浓重。
  “有些石敢当刻有狮头或八卦的浅浮雕,目的在于加重石敢当的镇压力度及镇压威力。”汪建育说,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各国商船云集,各种宗教建筑遗迹仍保存至今。宋明以来,晋江是石敢当比较集中的地区,这里的“石敢当”信仰还融入了不少佛教、道教及祖先崇拜的内容,刻有八卦图案的石敢当也跟着多了起来。
  体型最大石敢当
  安海“永安宝塔”
  要问晋江体型最大的石敢当,要数安海大巷5号林炳志老宅的石塔。与别的石敢当不同,它是一座高高的石塔,塔身有两人高,由12块大石叠成,上有葫芦压顶,下有塔座,塔身的石上镌着阴文“佛永安宝塔”五个大字。这座石塔虽然没有刻“石敢当”三个字,但是民间认为它同样也起到避邪镇妖的作用,甚至也称其为石敢当。
  200多年来,这座石塔一直守卫在人烟稠密的安海大巷深处,并依偎在一家民居的墙体上。老宅主人是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名叫林炳志。他说,建房子之前,就有这座宝塔。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也就是239年前,林家祖上在大巷盖下这座房子时,就有石塔的身影;崇尚古风的林家,就将石塔立在原处,并嵌入墙壁。近年来,林家在拆旧屋盖新房时,不忘给石塔一个安身之所,所以自古以来它一直在原有的“岗位”上。
  汪建育说,这座石塔虽然没有刻“石敢当”三个字,但是民间认为它同样起到避邪镇妖的作用,甚至也称其为石敢当。
  据了解,在晋江,除了简单的条石刻制的石敢当之外,石佛塔、石狮、石将军、石弓、南无阿弥陀佛碑、八卦石碑等石敢当则有自己的特色,古人用它们祈祥辟邪,成为一种民间石头信仰文化。但它和大宫庙里的菩萨不同,它和民众很亲近。有些石敢当,只是几个字迹而已,就在巷口屋旁。
  【延伸】
  深沪安海频现身
  明清漂洋到日本
  在晋江民间,石敢当除了用于镇压“路箭”冲射外,还广泛用于住宅建筑。留存至今的一些晋江古民宅,特别是在深沪、安海一带的古大厝,常可看到嵌砌在墙壁上的“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碑碣式石块。
  那么,为何石敢当在深沪、安海一带频频现身,而在别的乡镇则难觅其芳踪?周仪扬解释说,深沪、安海两镇的房子密度大,路冲的现象较多,民众就在路口立石敢当,起到挡煞、避邪的作用。
  石敢当与风狮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周仪扬说,跟风狮爷一样,晋江的石敢当也是源于古代中原的灵石文化。不过,石敢当的“功能”更为多样,其信仰也更为普遍。石敢当在历史发展中,其功效从最初的“压不祥”、“辟邪”发展到“辟邪”、“止煞”、“消灾”等。而风狮爷最大的特点是镇风止煞。
  周仪扬说,明清以来,“石敢当”辟邪之俗,也随晋江移民传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在这些地方的一些路口或建筑物上也常可以看到此类石刻。这个风俗同样也传到日本,可见,“石敢当”之俗源远而流长。
  这块刻有“佛”、“石敢当”等字样的石敢当,原本坐落在安海高厝围,现存放在安海石井书院。
  【传说】
  石敢当原来是好汉
  名字既驱妖又避邪
  采访中,有关专家告诉我们,“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关于石敢当的最早的实物,是宋代莆田出土的唐大历五年(770年)的石敢当,上面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厌,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的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石敢当的作用。对此,晋江民俗专家、晋江市谱牒研究会会长周仪扬表示,在石头上刻“石敢当”字样,使之有避邪压殃作用的习俗,其出现的年代应该是在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
  关于石敢当的来历,坊间有很多不同的传说。周仪扬介绍,在晋江民众中盛传的版本是“泰山好汉说”———
  古时山东泰山脚下住着一个青年,姓石,名敢当。他生得粗壮勇猛,爱打抱不平,在泰山一带很有名。
  泰山脚下有户人家,只有一个女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太阳下山以后,就从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风,吹开姑娘的房门,钻进她的屋里。天长日久,这个姑娘变得面黄肌瘦,非常虚弱,找了许多医生也治不好她的病。石敢当组织了二十四个童男童女,躲在这个姑娘的闺房内,用铜镜烧伤了妖风,妖风向南方逃去。
  不久,这股妖风到了福建,福建的一些农户也被妖风缠身,患了重病。人们就把石敢当请到了福建。石敢当用老办法把妖怪赶走了……这妖风又逃到了东北,东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们又把石敢当请到了东北。石敢当实在不能这么来回跑,可他又不能捉住妖风,故他想了一个办法,在门口墙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石敢当”,或另做一个石条,上面刻“石敢当”三个字,妖风就不敢来了。
  以后,妖怪怕石敢当的事越传越远,所以人们在盖房子的时候,总是把刻有“石敢当”的石头砌在墙上或放在门口,用来避邪。

幽灵草 发表于 2013-6-25 16:13:08

石敢当好像很多地方有啊。

A维 发表于 2017-4-24 09:57:10

好多天团团圆圆一句一伤……是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被遗忘的晋江风物;石敢当--转角处那一抹风景